在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背景下,北京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前行。面對未來已來的數字新時代,北京提出“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”,既是基于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主動戰略選擇,也是適應數字時代區域競爭變化的客觀要求,是北京主動構筑未來競爭新優勢的戰略先手棋。
一、發展歷程
(一)先行先試階段(1984-2011)
這一時期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公司在中關村涌現,形成中關村“電子一條街”。截至2010年,互聯網普及率為69.4%,位居全國第一;網站數達37.2萬個,位居全國第二;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約2930億元,出口達到13.2億美元,總規模位居全國第一。
(二)創新發展階段(2012-2020)
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,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。這一時期,以字節跳動、快手、美團、京東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企業迅速發展,領先全國。在多年持續不斷的投入支持下,北京數字經濟各領域在國內呈現多點領跑局面。
(三)標桿引領階段(2021-)
北京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,提出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“北京樣板”,全球數字經濟發展“北京標桿”,北京數字經濟邁入新階段。
二、基礎現狀與特點
(一)數字經濟占比全國領先,核心產業占據主導地位
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由2015年的8719.4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16251.9億元,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35.2%提高至2021年的40.4%,占GDP比重位列全國第一。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顯著,北京數字化效率提升產業增加值達到7333.8億元,增長9.3%。數字經濟企業主體培育深入推進,北京市在“數字經濟創新企業百強”、“軟件百強”、“互聯網百強”等重要榜單入選企業數量均位列全國第一。2021年《財富》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,北京60家企業上榜,連續9年雄踞全球第一。
(二)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部分領域實現標桿引領
構建了高速泛在互聯新型網絡設施。累計建設5G基站4.7萬個,萬人基站數全國第一。寬帶接入能力達到千兆,用戶數量逐年上升,累計達到37.08萬戶。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“一網、一圖、一云、一碼、一感、一庫、一算以及大數據平臺”構建的“七通一平”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1.0階段建設基本完成。
(三)數據要素匯聚持續推進,開放共享機制率先探索
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不斷融合。累計匯聚57個市級部門的247億余條數據,已面向全市51個部門、16個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開放共享;社會數據方面,按照“統采共用、分采統用”原則,已面向14個市級部門和6個區提供共享。率先推出金融公共數據專區,為上萬家中小企業獲得融資信貸服務提供支撐。率先建成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交易平臺IDeX,成立全國首個國際數據交易聯盟。
(四)數字創新能力不斷提升,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
積極開展量子領域前沿核心技術攻關,單個超導量子比特退相干時間打破世界記錄,上線北京首個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。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創新,率先建設發布全球最大超大規模智能模型“悟道2.0”,并與30余家機構共同打造大模型創新生態,發布百度昆侖AI芯片、國內算力最強的寒武紀思元AI芯片,建設百度飛槳等開源平臺。
(五)數字技術產業加速培育,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
工業互聯網、集成電路和芯片、人工智能產業和區塊鏈等領域取得突破。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,海淀園、通州園、經開區信創園全部開園,已入駐企業189家。編制形成《北京市關于加快元宇宙相關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》,支持組建元宇宙政產學研用協同的新型創新聯合體,探索建設元宇宙產業聚集區。
(六)企業上云用數全面推進,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標桿
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(北京)已上線37家二級節點,累計標識注冊量66.51億、標識解析量41.92億,接入企業節點18117家;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、接入資源量達到全國第一。智能制造示范企業關鍵工序裝備數控化率平均達到80%,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26%,福田康明斯、三一智造入選世界“燈塔工廠”、小米“黑燈工廠”成為行業標桿。
(七)國際平臺建設深入推進,開放交流合作持續深化
首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成功舉辦,世界機器人大會、5G大會、智能網聯大會繼續引領行業發展。以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北京自貿區建設成果豐碩,上百個標志性項目落地,數字貿易示范區、數字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。數字貿易港倡議獲得20余家中歐企業積極回應,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取得突破。
(八)各區功能定位基本明確,“一區一品”發展格局初顯
樹立市區“一盤棋”思維,把數字經濟融入到各區發展戰略中,探索各具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模式、新體系、新路徑。目前,初步形成了三個發展梯隊。以城六區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數字經濟引領示范區,發揮引領示范作用,其中海淀、朝陽為企業主要聚集地;以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為主的數字經濟先行先試區,發揮著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;以生態涵養區為主的數字經濟特色發展區,在緊扣功能定位的基礎上,因地制宜地打造能夠彰顯區域特色品牌的數字經濟新陣地。